hth华体会官网注册:热带海岛的“降温革命”海南实施“清凉城市”建设
来源:hth华体会官网注册三亚海棠湾超级绿道,通过大面积绿化和微气候改善,夏季能使周边温度降低 2—3℃。 三亚市生态环境局供图
夏日的海南,正午阳光如鎏金般泼洒在海口骑楼老街的青石板上,地表温度突破38℃。然而,当行人踏入骑楼底层的连廊,穿堂风裹挟着椰叶的清香扑面而来,瞬时将燥热驱散。58岁的海口市民王一明捧着一碗清补凉,在廊下的石凳上品尝美食,“以前夏天不敢出门,现在这条连廊能从解放西走到水巷口,晒不着、淋不到,比家里空调还舒服。”
这场发生在热带海岛的“清凉革命”,始于2024年印发的《海南省“清凉城市”建设工作方案》。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,海南常年面临“高温高湿”挑战,且夏季漫长炎热。如今,海口、三亚、儋州、澄迈4个试点市县已谋划20个清凉项目,11个计划年内完工。一场以“生态为基、民生为本、政企协同”的城市降温实践,正在南海之滨有序推进。
“以前从三亚动车站到公交站短短一段路,夏天走下来衣服都能湿透,现在有了风雨连廊,再也用不着怕晒了。” 经常往返三亚和海口的市民李晶晶,对三亚动车站站前广场的变化深有感触。三亚动车站站前广场提升改造项目正稳步推进,新建的风雨连廊等设施,为旅客遮挡烈日,改善出行体验。
三亚的“清凉行动”不止于此。海棠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一期、二期全面建设,清澈的河水不仅美化了环境,更通过水体蒸发调节周边小气候,为城市增添一抹清凉;亚龙湾和海棠湾滨海酒店带绿道连通项目中,海棠湾约10公里绿道已完成,海防林改造、巡护步道、健康绿道、绿道驿站及休憩平台等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,为市民游客提供了凉爽的休闲漫步空间。
三亚的“清凉巧思”,是海南试点市县的缩影。在海口,友谊国贸城的改造曾是个难题。 这片日常客流规模可观的商圈,此前因建筑布局分散、露天通道占比高,每到夏季客流便明显下滑。“我们参照骑楼‘上楼下廊’的形态,在多栋建筑间搭建起二层连廊,底层加建有盖步行道,还在连廊外侧装了太阳能遮阳板。” 海口龙华区住建局项目负责人指着连廊下方的休憩区介绍,经过改造,商圈夏季客流已显著回升。“你看这座椅,都是镂空设计加通风孔,坐上去不会像普通座椅那样烫。”
从商业圈到生态地,“借自然之势”是海南降温的核心逻辑。在海口江东新区南渡江河口右岸,施工机械正修复驳岸湿地,原硬化堤岸改成阶梯式生态缓冲带,沿岸种植芦苇、水松等本土植物。项目现场负责的人介绍,这里曾是垃圾堆放点,河水发臭且夏季炎热;如今重构滨水生态后,水体蒸发可降温,搭配沿岸通风廊道还能引入江风。目前项目进度已达70%,预计年底完工后,将成为海口东部的“天然空调”。
儋州的环新英湾新城则把“清凉”种进了城市肌理。“我们在邻里中心周边增绿添水,建筑用节能设计,还配了城市通风系统,可以少耗能源、少排碳。”环新英湾邻里中心项目工作人员介绍,该项目总投资超两亿元,已完成86%工程量,年底前就能用。环湾通海大道提升改造现场,实施工程人员指着道路两侧说:“这边装了太阳能设施,还加了绿化带遮阴,市民健身的场地和配套也在完善。”目前工程已完成80%,预计年底全面完工。
澄迈以老城为“清凉城市”试点切入点,构建“绿—水—风”协同生态系统,打造“2带—4廊—多网”生态冷源地网络,并在多领域推进清凉行动,其中,漓岛音乐节永久场地、老城科技新城产业园区文体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、内湾外海生态环境治理与特色文旅融合发展EOD项目均为重点申报的“清凉城市”试点项目,所有项目建成后,让更多人在舒适环境中享受“清凉”成果。
“城市开发建设中,冷源不完善、风廊不顺畅等情况会形成‘热岛’城市组团,这是城市热环境优化工作的重点区域。”中规院(北京)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工程师陈晓伟指出。在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等单位牵头下,海南省成立专家组研究最热城市组团、最热城市街区、最热城市建筑形态与建造技术,以问题为导向,研究制定“清凉城市”规划技术导则,指导解决城市热环境问题。
陈晓伟表示,海南建设“清凉城市”不能照搬国外经验,如新加坡大量采用的屋顶绿化,并不适用于常年受台风影响的海南,且养护成本高,海南需结合自己实际,找到符合的“降温工具箱”。目前,海南已制定印发清凉城市规划技术导则,从国土空间总体设计、街区详细规划设计两大层面,针对生态冷源系统六个方面应用场景,提出了 24 项措施、74个工具,为“清凉城市”建设提供技术支撑。
专家的“技术方案”,需要企业的“落地实践”。在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组织召开的“清凉城市”建设企业座谈会上,企业代表们积极表达投资意向并建言献策。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首席规划师林光明结合新加坡经验指出,“清凉城市”建设可走商业化路径,企业在商业区、景区等场景建设清凉设施,通过引入广告合作等多元商业模式提升空间使用效率与消费活力,具有较大经济价值潜力,同时建议政府推出体量较小的试点项目,降低参与门槛。
中源绿蓝低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友林表示,海南“清凉城市”计划极具前瞻性,企业对参与建设充满信心。他提出,通过集中供冷与清洁能源结合、余电上网等商业化运营手段可有效保障企业收益,希望政府进一步明确政策规则,构建良好合作机制,企业将发挥专业方面技术与民营资本效率优势,深度参与项目建设。
政府部门则为“清凉城市”建设提供政策与要素保障。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,下一步将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,围绕小项目开展政企协作试点,共同构建“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、居民参与”的良性循环。各试点市县也纷纷出台举措,如三亚快速推进《三亚市“清凉城市”规划建设技术导则》报批工作,计划对项目审批用该导则进行验算;儋州建立每季度调度工作机制,全力做好要素保障;澄迈将“清凉城市”有关要求纳入老城控规修编,并会同行政审批局在项目审批中落实通风廊道预留、连廊、遮阳设施配建等要求。
市民的“金点子”也在融入建设。在海口丁村迈瀛城市更新项目现场,一张“清凉动线”设计图上,密密麻麻标注着居民的建议:“在连廊加座椅”“增设直饮水”“植物选遮阴好的榕树”。“我们开了3场居民听证会,原来的‘清凉商务动线’设计太窄,居民说不够用,我们再加宽到600米。”该项目负责人说,现在12号、14号地块已开工,连廊会同步建设。“居民是最大的受益者,他们的建议能让项目更实用。”
“以前夏天不太愿意出门旅游,现在海南很多地方都有清凉设施,游玩体验好了很多。”来海南旅游的游客张斌表示,在海口友谊国贸城的连廊下、三亚的滨海绿道上,都可以感觉到清凉舒适,这让他的海南之行更加惬意。
随着“清凉城市”建设推进,海南的“凉资源”正逐步转化为“热经济”。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海南白沙、琼中、五指山等中部市县凭借相对凉爽的气候和丰富的生态资源,游客接待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。海口、三亚在滨海片区、旅游度假区打造清凉旅游业态,儋州、澄迈在环新英湾、老城开发区打造清凉园区,通过改善城市环境,提升游客体验,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、消费。
在澄迈,内湾外海生态环境治理与特色文旅融合发展EOD项目(东坡文化公园)建成后,预计年接待游客可超130万人(次),将成为融合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旅游元素的文旅休闲新空间;澄迈县漓岛音乐节永久场地交通微网络项目建成后,作为举办漓岛音乐节的永久场地,能更好展现澄迈文化魅力,带动周边消费。
“清凉城市”建设还推动了海南绿色建筑与低碳发展。2024年,海南全省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90%以上,海口江东新区在建设中大力推广绿色建筑,海南能源交易大厦、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等已建成,江东天地项目建筑主体已完工,2025年10月将投入运营。同时,海南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,2024年推广新能源汽车12.2万辆,同比增长17.7%,完成年度目标的122%,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跃居全国第一,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,助力“清凉城市”建设。
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专项规划处负责的人介绍,到2026年底试点推进阶段结束前,海南将规划建成一批小切口、见效快、有温度、可复制的示范性项目,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和案例,并在全省范围逐步有序推广“清凉城市”建设,逐步提升城市宜居度,让海南不仅成为冬可避寒的胜地,也成为夏能避暑的宜居之所,为海南自贸港打造特色宜居城市奠定坚实基础。
从海口骑楼的连廊到三亚的滨海绿道,从儋州的邻里中心到澄迈的生态冷源网络,海南“清凉城市”建设正以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变化,改善着市民生活质量,提升着城市吸引力,在热带海岛之上,书写着生态、民生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篇章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为什么建议你等iPhone17,而不是现在捡漏iPhone16?原因有四点
重磅!胡塞武装“总理”和多位“部长”在以军空袭中身亡,该组织此前宣布已开始制造多弹头导弹
8名中国游客在瑞典采摘误食毒蘑菇!当地医院紧急关闭抢救,医生:太大阵仗了…
胡塞武装、哈马斯高层遭“精准打击”!刚刚,以军声明确认打死卡桑旅发言人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Petal One 尊享套餐用户可参与,华为 Mate XTs 发布会开启报名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