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案例证书 > 专利证书

“披着码头外衣的高科技公司”——新华社记者年中经济调研采访札记之十一

发布时间: 2025-04-14 来源:专利证书

  题:“披着码头外衣的高科技公司”——新华社记者年中经济调研采访札记之十一

  黄海之滨,青岛港主动化集装箱码头。一艘2万标箱的“中远海运天蝎座”轮完结装卸货,正驶离港口。一艘“中远韩国号”轮和一艘“高丽夏洛特”轮正在码头繁忙地装卸货。

  令记者吃惊的是,在码头上,不见一人。高高的桥吊抓起一个个集装箱,装到离码头地上30米高的巨轮上;近30辆拉着集装箱的小车在码头上络绎而行……这一切作业,都是机器自己在操作。

  “均匀单机功率36.1天然箱/小时,超越人工码头。”青岛港主动化码头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杰敏难掩振奋。

  2017年5月11日是个令青岛港人难忘的日子:青岛港主动化码头正式投产运营。

  全球初次研制成功机器人主动拆装集装箱扭锁,国际上最早开宣布轨迹吊防风“一键锚定”设备,行业界创始主动扶引车循环充电技能……10多项国际性技能难题被霸占,这座百年老港,又一次闪烁光辉。

  为什么要建主动化码头?“未来的码头必定更智能,这是港口开展的方向,咱们必定要要抢占先机。”杨杰敏言语坚决。除了青岛港,深圳港、广州港等港口当时也正在发力主动化码头建造,助推港口提质晋级。

  青岛港主动化码头运营至今,已注册航线万标准箱,船只准班率坚持100%。本年1至5月,作业船只310艘次,作业箱量同比增加17%,完成了安稳运营。

  放眼望去,码头一派繁忙现象。一排排固定桥吊从货船上来回装卸货,距之200米外的轨迹吊一边抓货送到堆场,一边将堆场里的货运到车上。

  “立异!立异!继续不断地立异!”谈及为何成功,杨杰敏决断抛出这句话。研制核心技能过程中的遭受,让他对自主立异有着深入的领会。

  4年前,杨杰敏带着近10人的开发团队去国外半主动化码头观赏学习。为了这次沟通,杨杰敏预备了一个多月,但国际同行对建造经历只字不提,并且只允许他们坐车观赏码头。

  “铭肌镂骨啊!关键技能是学不来的,只能靠咱们自己研制。”杨杰敏口气沉重。

  当年,杨杰敏团队立下军令状,今夜激战。有的人不管身体抱恙,临危受命;有的人一连几天待在研究室,悉心研究;有的人抛弃度假,像陀螺相同十分快速地旋转……“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,成果来之不易。”杨杰敏说。

  自给自足、艰苦奋斗,曾经是这座港口屡创奇观的“精力暗码”。现在,这份精力在传承,在新一代青岛港人的立异中变得更生动。

  “这是一个披着码头外衣的高科技公司!”“这是全球主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!”……2年前,来自美国长滩码头、荷兰鹿特丹码头、德国汉堡码头号的国际同行到青岛港观赏时,如此点评。

  “无需等候操作员指令,轨迹吊就能主动识别并抓取集装箱。”在间隔码头1000多米远的监控室,20多岁的张一博盯着电脑屏幕,正监控着这艘5500标箱的“高丽夏洛特”轮装卸货。屏幕上明晰地显现着集装箱被桥吊抓起,放进巨轮舱里时的近间隔图画。因为铺位留出的当地巨细尺度不同,在集装箱进铺位时,他需求用手推进操作杆,看着屏幕,找准定位,放好箱子,全程只需十几秒。

  今世码头工人的优异代表许振超当年练出的绝活儿,便是从高空中开动桥吊,精确地把货品抓放到船舱里。张一博干着和许振超相同的活儿,但今日的他坐在监控室里,手推操纵杆,悄悄一点,便可完结任务。

  “以开展论英豪”“以干事创业论英豪”“赛马不相马”……杨杰敏说,人才是立异的主体,他们正竭尽全力招引高科技人才,完善职工奖赏机制,加强对外沟通和技能交锋练兵,尽力激宣布愈加微弱的立异动力。

  “当时正在加速构建才智港口顶层规划,打造共建同享共用港航物流生态圈,尽力建造一个愈加智能、更垂青‘使用者实在的体会’的国际一流海洋港口,助推港口经济完成高水平质量的开展。”青岛港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奉利说。